“2020我們一起走過”· 年終特稿
深化改革全面優化營商環境
數讀
一張身份證實現辦理255項民生事項
市縣領導與69家“三外”重點企業“一對一”結對子
發佈《南陽市政務服務“好差評”工作制度(試行)》,全市主動評價率全省第三、好評率全省第一
市級65所試點學校、縣級331所試點學校開展課後延時服務,總參與學生數59萬人
全市56家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實現一卡通用、一卡就診
市民在“互聯網+政務”自助服務區辦理業務。全媒體記者 陳瓊 攝
逢山開路,崇山峻嶺無險阻;遇河搭橋,驚濤駭浪從容渡。
回望極不平凡的2020年,一個個舉措、一項項成果,正在推動南陽全面深化改革從夯基壘台、立柱架樑,到全面推進、積厚成勢……一路蹄疾步穩、勇毅篤行,在新起點上實現了新突破。
高位推動
下好謀劃“先手棋”
風起於青萍之末,浪成於微瀾之間。
南陽市委、市政府始終把抓改革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,緊扣上級改革部署的路徑和重點,理思路、定任務、出方案,全年21項153個子項具體改革事項,除9個子項需待省具體政策出台後跟進落實外,其他完成年度改革任務。
南陽市制定年度《改革工作要點》,明確改革主攻方向。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領導親力親為,形成了一級帶一級、層層抓落實的濃厚氛圍。用好督察利器,實行“紅青黑”管理,對推進好的改革事項紅頭表揚,對滯後事項視不同情況給予青頭督促或黑頭懲戒。
一次次思想交鋒和碰撞,一項項會議部署和落實,一個個改革舉措和硬招,見證了南陽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和力度,蹚出了獨具特色的南陽路徑——
“四集中”織密築牢兜底保障網,目前已建成“四集中”機構1430個,兜底保障10餘萬人。民政部向全國推介南陽“四集中”兜底保障工作經驗做法。
探索創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體制機制,已建成1個市級、17個縣級、248個鄉級綜治信息平台,全部與公安視頻監控平台聯網對接。
探索全域黨建工作,中心城區社區聯合黨組織覆蓋率達到100%,在職黨員下沉社區認領工作崗位25260個,發動社區居民中的退休黨員、無職黨員共3712名參與社區日常工作。
“兩山”擂台賽賽出了黨員幹部精氣神、展示了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果;河長制“四制四化”工作模式得到水利部領導批示肯定……
精準聚焦
營商環境更優化
會當中流擊水,正需奪隘闖關。
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問題導向,找準精準發力點,才能實現關鍵突破、富有特色、形成影響。
全市設立各級政府引導基金17個,設計總規模81.47億元;小額貸款監管平台開通運行,累計新增貸款額1.27億元;推廣“一平台四體系”普惠金融模式,全市共申請發放各類再貸款再貼現限額98億元,餘額72.29億元,居全省第一……
一系列關鍵領域改革舉措的穩步實施,持續推動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實,為我市發展贏得主動和優勢,活力越來越足、動力越來越強。
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。深入推進“一證通辦”,實現一張身份證辦理255項民生事項。南陽、襄陽市場主體登記註冊實現“跨省通辦”。發佈《南陽市政務服務“好差評”工作制度(試行)》,全市主動評價率全省第三、好評率全省第一。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監管實現全覆蓋和常態化,成為全省“互聯網+監管”試點城市。
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。聚焦羣眾反映突出的痛點、堵點、難點,印發《關於規範政商交往行為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的實施意見》《市級領導聯繫非公有制企業和商會制度》等文件,營建公開、透明、可預期的營商環境。
完善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。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研發平台基本實現全覆蓋;發放科技貸款貼息2.34億元,兑現科技創新券1307萬元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5家,引進各類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1.8萬餘人,兑現政策待遇2000餘萬元。
打造中部地區開放新高地。建立三外企業“服務官”制度,市縣領導與69家“三外”重點企業“一對一”結對子。設立出口退税資金池,為外貿企業發放出口退税資金7639萬元。獲批全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、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,為南陽高水平開放插上騰飛之翼。全年實施對口協作項目13個、完成投資1.7億元。
深化財税和投融資體制改革。推動以土地為核心的經營城市、金融與產業之間、企業層面的“三個循環鏈”良性循環,增強金融服務保障能力。
增進福祉
改革紅利聚民心
民者,國之根也,誠宜重其食,愛其命。
我市把人民呼聲作為“第一信號”,以實打實的改革舉措解決羣眾所急所盼所需問題,提高羣眾滿意度和獲得感。
教育是民生之基,意義重大,備受重視。成立名校教育集團34個,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。211所縣城優質學校與364所農村薄弱學校“手拉手”。市級65所試點學校、縣級331所試點學校開展課後延時服務,總參與學生達59萬人。
看病就醫問題,事關人民羣眾切身利益。全市12個縣區共掛牌18家醫療健康服務集團,實現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全覆蓋。全市56家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實現一卡通用、一卡就診。健康南陽通微信公眾號、健康南陽APP等第三方應用投入運行。
疫情防控,萬無一失,一失萬無。全年編制修訂市本級應急預案12部、縣級衞生應急預案300餘部,逐步形成多層次、廣覆蓋、銜接有序的衞生應急預案體系。開展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演練,健全衞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,建設市級醫療應急物資儲備中心。
完善社會保障制度。全市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支出1.31億元。全市新建成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項目共98個。落實“邊緣户”返貧監測預警機制,實現了低保户和貧困户“兩户合一”且低保線略高於貧困線。
大河滔滔奔向前,唯有弄潮兒能永立時代潮頭;芳林新葉催陳葉,盡鋭出戰的南陽正煥發新機。(全媒體記者 陳瓊)
雲悦讀
編輯:張優 校審:賈紅英 責任編輯:張中科 監審:黃術生
上一篇:南陽市一法官獲評“全國優秀法官”
下一篇:沒有了